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皇帝行 唐 · 不详
四言诗
莫高者天,攀跻弗克。
隮天有方,累仁积德。
祖宗隆之,子孙履之。
配天明祀,永永孝思。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帝盥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冬韵
庄肃莅事,周旋礼容。
祼鬯严洁,穆穆雍雍。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登歌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职韵
于赫我皇,建中立极。
动以武功,静以文德。
昭事上帝,欢心万国。
大报严禋,四海述职。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大合舞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支韵
穆皇祖,浚哲雍熙。
美溢中夏,化被南陲。
后稷累德,公刘创基。
肇兴九庙,乐合来仪。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象功舞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阳韵
天地合德,睿圣昭彰。
累赠太傅,俄登魏王
雄名不朽,奕叶而光。
建国之兆,君临万方。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开平舞 唐 · 不详
 押庚韵
黍稷馨,醴𨣧清。
牲牷洁,金石铿。
恭祀事,结皇情。
神来格,歌颂声。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饮福 唐 · 不详
 押词韵第十一部
戛玉摐金永颂声,檿丝孤竹和且清。
灵歆醉止牺象盈,自天降福千万龄。
裴度辞官表批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四
省表具知。
爵位崇高
以酬勋德。
君臣协契。
谅在始终。
斯乃前王之令图。
有国之彝典也。
况卿辅相宪祖
逮于朕躬。
履历四朝。
夷险一致。
服事君之大节。
推济物之深诚。
道光朝伦。
行满天下。
倚注之意。
岂同他人。
属朕纂历御乾。
兴师伐叛。
骚动累岁。
端忧靡遑。
河朔载宁。
郊丘毕事。
方欲咨询元老。
康靖生灵。
不虞寒暑所侵。
勤劳遇疾。
国医诊视。
中使省临。
忧属之诚。
顷刻在念。
忽览章奏。
退让官荣。
虽知止之心。
则思避宠。
而谋猷之体。
斯乃为时。
寝食之閒。
勉加颐养。
其所陈乞。
非朕意焉。
萧俛乞致仕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新除太子少师萧俛
代炳台曜。
躬茂天爵。
文可以经纬邦俗。
行可以感通神祇。
夷澹粹和。
精深敏直。
以忠谠侍从宪祖
以器能弼谐于穆宗
皋陶陈九德之谋。
杨震有四知之慎。
进退由道。
周旋令名。
近以师傅之重。
畴于旧德。
俾从优礼。
冀保颐贞。
而抗疏辞疾。
勇退知止。
尝亦敦谕。
确乎难拔。
遂兹牢让。
厚我时风。
俾进秩于端僚。
仍加荣于贵绶。
叠示光宠。
式彰名臣。
于戏。
昔干木偃息。
犹藩魏君。
子房啬神。
亦扶汉嗣。
无使二哲。
专美于前。
始终懿图。
敬服休命。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致仕。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847年9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唐叶十五。
谥昭肃
始以太弟
茂对天休。
遂临西宫。
高庙
将以准则九土。
指麾三灵。
乃顾左右曰。
我祖宗并建豪英。
范围古昔。
史卜宵梦。
震嗟不宁。
是用能文。
惟睿掌武
以永大业。
今朕奉承天命。
显登乃辟。
庸不知帝赉朕者。
其谁氏子焉。
左右惕兢威灵。
迷挠章指。
周讷扬吃。
不能仰酬。
既三四日。
乃诏曰。
淮海伯父。
汝来辅子。
霞披雾销。
六合快望。
四月某日入觐。
是月某日登庸。
渊角奇姿。
山庭异表。
为九流之华盖。
作百度之司南
帝由是尽付元机。
允厌神度。
左右者咸不知其梦邪卜邪。
金门朝罢。
玉殿宴馀。
独衔日光。
静与天语。
帝亦幽阐。
徵召诰说命之旨。
定元首股肱之契。
曰我将俾尔以大手笔
居第一功。
麒麟阁中。
霍光且图于勋伐。
元洲苑上。
魏收别议于文章。
光映前修。
允兼具美。
我意属此。
尔无让焉。
公拜稽首曰。
臣某何敢以当之。
在昔太宗有臣曰师古曰文本。
高宗有臣曰峤曰融。
元宗有臣曰说曰瑰。
代宗有臣曰衮。
至于宪祖则有臣祢庙曰忠公。
并禀太白以传精神。
纳非烟而敷藻思。
才可以浅深魏邴。
道可以升降伊皋。
而又富僧孺之新事。
庾持之奇字。
清风濯热。
雪生
淮南王食时之工。
裴子野昧爽之献。
王粲之夙构。
祢衡之加点。
然后可以宏宣王略。
辉润天文。
岂伊乏
可纂旧服。
帝又曰。
舜何人也。
回何人也。
朕思丕承。
汝勉善继
无忝乎尔之先。
公复拜稽首曰。
易曰中心愿也。
诗曰何日忘之。
臣敢不夙夜在公。
以扬宏烈。
会一日。
上明发于法宫之中。
念兆人之众。
顾九州之广。
永怀不待之痛。
式重如存之敬。
公伏奏曰。
惟先后懋守丕基。
允资内助
南顿嘉禾之瑞。
烈山神井之祥。
河洲。
淑肩沙麓。
将显降妫之配。
未宏褒纪之恩。
渝美椒涂。
掩华兰掖。
缘山破㧙。
夙闻齐主之悲。
采石传形。
早降汉皇之恸。
今绕枢有庆。
鸣社承辉。
而懿号未彰
贞魂莫祔。
恐无以懋遵圣绪。
慰孝思。
公于是承命有宣懿祔庙之制。
初。
文宗皇帝思宗社之灵。
祧祖之重。
传于夏启
既不克终。
归于与夷。
又未能立。
乃推帝尧敦叙九族之道。
魏文荣乐诸弟之志。
常曰颍邸。
吾宁忘邪。
武宗让踰三四。
位当九五。
出潜离隐。
跃泉在天。
扬八彩于眉。
挺二肘于汤臂。
故外则上公列辟。
内则常侍贵人
咸愿拟议形容。
依稀彩饰。
公搢圭归美。
吮墨摛词。
咏日月之光华。
知天者之事也。
赞乾坤之易简。
作易者之事乎。
公于是有圣容之赞。
天宝季年。
物丰时泰。
骨鲠者慕偃武
肉食者效晋清谈。
豕不豮牙。
虿因摇尾。
氛兴燕易。
狩巴梁。
九十年銮辂不东。
三千里华戎遂隔。
日者上元降鉴。
元圣恢奇。
遂于首乱之邦。
先有纳忠之帅。
复我疆理。
平我雠仇。
负羽蒙轮。
巳闻于深入。
赤茀邪幅。
将事于骏奔。
陈万贿以展仪。
备四旂而告捷。
仍愿于箕星之分。
巫闾之旁。
追琢贞珉。
彰灼来叶。
以文上请。
属意宗臣。
公乃更梦江毫。
重吞罗鸟。
町疃河济。
呼啸神祗。
述列圣之英猷。
答藩维之深恳。
既事包理乱。
思属安危。
不惟嵩岳降神。
固亦文星助彩。
螭蟠龟戴。
虫篆鸟章。
构思而君苗砚焚。
洒翰而元常笔阁。
公于是有幽州纪圣功之碑。
天街之北。
獯鬻攸居。
结以阏氏。
降我皇女。
奉春君娄敬尝为远使。
下杜人杨望长作画工。
乘以无年。
遂忘旧好。
分侦逻于瓯脱。
遣祭酹于蹛林。
俾我刁斗晨惊。
兜零夜设。
公乃上资宸断。
旁耀军谋。
心作灵台。
手为天马。
充国四夷之学。
此日方知。
薛公三策之徵。
他时未爽。
既而鬼钳飞辨。
邳石降筹。
不使郭闳。
仍谗于段颎
宁教李邑。
更毁于班超
势协声同。
火熸水灌。
遂得朝还贵主。
暮遁名王。
辖柳塞之归车。
复梅妆而向阙。
晋城赤狄。
丧帅归圭。
阏伯之弟兄。
景升之儿子。
将凭蜀阁。
欲恃吴钱。
姑务连鸡。
靡思缚虎。
既垂文诰。
尚有偫疑。
公乃挺身而进曰。
重耳在丧。
不闻利父
卫朔受贬。
祇以拒君。
今天井雄藩。
金桥故地。
跨摇河北
胁倚山东
岂可使明皇旧宫。
坐为污俗。
文宗外相。
行有匪人。
忠谋既陈。
上意旋定。
俄又埃昏晋水
雾塞唐郊。
懿公之东徙渡河。
纪侯之大去其国。
稽于时议。
惮在宿兵。
公又扬笏而言曰。
彼地则义师。
帅惟宗室。
乃元王勤商之邑。
后稷造周之邦。
瓜瓞具存。
堂构斯在。
苟亏策画。
不袭仇雠。
则是奖夙沙縳主之风。
冒顿射亲之俗。
武安君用钺。
坑卒四十一万。
齐桓公受胙。
立功一十二国。
今真将军为时而出。
诸侯代不乏人。
况其俗产代地之名驹。
富管涔之良璞。
有抱树辞荣之节。
有漆身报德之风邪。
蹑足以谋。
屈指而定。
谢安之围棋尚劫。
曹参之饮酒正酣。
适有军书。
果闻戎捷。
牛邯谢众。
丕豹出奔。
乐毅不归
邹阳巳去。
砥磨周钺
水淬郑刀。
万里来袁尚之头颅。
二冢葬蚩尤之肩髀。
何其纂立大效。
树建嘉绩。
若是之速与。
宗英可汗既畏王威。
遂闻请吏。
留犁径路。
对潼酪以知羞。
毳幕毡裘。
望衣冠而有慕。
大毕伯士之允。
呼韩单于之师。
或执玉而朝灵囿。
或解辫而拜甘泉。
并垂于册书。
彼明命。
百王共贯。
三代同规。
公于是奉命有讨北狄之诏。
上党之制。
谕回鹘之命五。
坚昆之书四。
每牙管既拔。
芝泥将乾。
上辄曰。
尔有独断。
朕无疑谋。
固俟沃心。
可不假手。
公亦分阴可就。
落简如飞。
故每有急宣。
关于密画。
内庭外制
皆不与闻。
此又岂可与美洞箫而讽于后庭。
闻子虚而嗟不同世者。
论功而校德邪。
其有势切疾雷。
机难终日。
属宣室未召。
武帐不开。
公莫暇昌言。
且陈密疏。
贾太傅之忧国。
固动深诚。
山吏部之论兵。
讵因夙习。
凡所奏御。
罕或依违。
武宗下武重光。
崇名再易。
公又观图东序
按牒西昆。
率亿兆归心。
列公卿定议。
以一十四字。
垂百千万年。
藻缛辞华。
铺舒名实。
晋于玉检瑶绳之内。
平勃于绿畴谗鼎之间。
方将命礼官
召儒者。
访匡衡后土之议。
采公玉明堂之图。
考肆觐之礼于梁生。
取封禅之书于犬子。
尽皇王之盛事。
极臣子之殊功。
而轩鼎将成。
禹书就掩。
然犹进先尝之药。
献高手之医。
藏周旦请代之书。
汉宣易名之义。
作为大诰。
祈于昊天。
始终一朝。
绍续九德。
其功伐也既如彼。
其制作也又如此。
故合诏诰奏议碑赞等。
凡一帙一十五卷。
辄署曰会昌一品集云。
纪年。
追圣德也。
书位。
旌官业也。
不言制集。
崇论道也。
惟公字文饶
姓李氏
赵郡人
盖大昴中邱。
有风雨翕张之气。
丛台高邑
有山河隐轸之灵。
萃于直躬。
庆是全德。
许靖廊庙之器。
黄宪师表之姿。
何晏神仙。
叔夜龙凤。
宋玉閒丽。
王衍白皙。
马援之眉宇。
卢植之音声。
此其妙水镜而为言。
托丹青而为裕。
至于好礼不倦。
用和为贵。
敬一人而取悦。
谦三位而无咎。
意以默识。
确乎寡辞。
车匠胡奴。
罔迷于半面。
背碑覆局。
无俟于专心。
聿成俭训。
不有长物。
昔犹卑官。
端坐心斋。
江革谢朓之旧襦。
便为卧具。
周正得袁宪之谈柄。
常在讲筵
五车自娱。
三箧能识。
丽则孔门之赋。
清新邺下之诗。
重以多能。
推于小学
王子敬之隶法遒媚。
皇休明之草势沉著。
异时相逼。
当代罕俦。
不妄过人。
慎于取友。
齐名者少。
愿侨札交贶者稀。
故能应是昌时
媚于天子。
章皇极。
燮理元穹。
烛耀家声。
粉饰国史。
侔帝典之灏灏噩噩。
尊王道之荡荡平平。
而又不节怨嗟。
知进忧亢。
张良称多病。
王充方务颐神。
颍阳之善田。
好畤之巨产。
何曾之食既去。
虞悰之鲊方尝。
忧其厚味。
有爽和气。
肴蓛无在。
琴鹤有馀。
成万古之良相。
为一代之高士。
繄尔来者。
景山仰之。
某昔在左曹
每事先帝。
虽诡词望利
不接于话言。
而深义约文。
庶归于风采。
代天之言既集。
蟠地之乐难忘。
盖属才华。
用为序引。
邹衍之迂怪。
将颍严之浅近。
忽焉承命。
何所措辞。
五岭幽遐。
八桂森爽。
莫逢博约。
宁遇切磋。
处无价之场。
率然占
登不枯之岸。
粗尔论珠。
虽常有意焉。
亦不知量也。
某叩头再拜上。
张百熙 清 · 章梫
对联 出处:长沙张文达公荣哀录
学宗宪祖,百世不祧,浩气亘太虚,应有诸葛后身,来扶汉室;
名臣大师,一时俱谢,心丧频洒涕,既哭曲园居士,又长沙
次韵蔡都尉自喜 明 · 罗钦顺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整庵存稿卷十九
凤箫声协早登仙,金石何如信誓坚。
晓入帘帷香滃雾,春融庭院铺绵。
德门庆衍儿孙令,戚畹名芳远近传。
重睹嗣皇如宪祖,未妨诗酒乐馀年。
修国政手诏建炎元年五月十日己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六
朕遭家不竞,二圣播迁,单孑一身,义不得死。
三事大夫、群黎百姓戴宋惟旧,用归属于眇躬。
朕欲身先士卒,北首赴难,咸曰:宗庙之重,不可一日乏祀;
且将摄行国政,俟时复辟,则又曰:天下之大,不可三月无君。
逊避无从,百辟复至。
盖祖宗德泽在人,固若胶漆,天其或者崇降咎灾以警惧我宋,是用思宪祖宗之旧,仰承天意,庶或悔过,以辑宁我邦家,赉及赤子。
呜呼!
惟孝弟可以动天,惟忧勤可以成务,惟恭俭可以富民,惟兢慎可以保国,惟大公可以悦人,惟至仁可以安众,惟求谠论、屏侧言可以达聪,惟近正人、远宠倖可以成德,惟守大信可以规远图,惟有常德可以立武事。
不弛不扰,始终如一,夙夜惕励,式禳不祥,庶几降鉴,俾复我父母兄弟宗族。
朕将规复旧章,不以手笔废朝典,不以内侍典兵权;
容受直言,虽有失当,不加以罪;
谨听断,除苛挠,抑末作,去浮靡;
斥声乐之奉,绝游猎之荒;
非奉典礼尚方无饰绣绘,非急缮治大匠无营土木,非军功无异赏,非戎备无僝工。
弗利于众,虽衣服饮食皆可废;
有宜于国,虽赴汤蹈火皆可为。
断之必行,无或有二。
尚虑群臣狃于故习,有以祥瑞奏闻,褒颂功德,浸于导谀,讳恶隐过,务在蒙蔽,大臣蔽贤,有举非实,台谏怀慝,有言非公。
凡此之属,必杀毋赦。
朕临御之始,德意未孚于上下,用伸播告,以敷朕心。
兹言不食,咸听毋忽。
进稽古录表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五
臣光言:窃以九州四海,一日万几,将察知民物之性情,盖布在文武之方策。
虽历年多而举其大要,则用力少而见夫全功。
恭以皇帝陛下富有春秋,敉宁方夏。
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延登老成,亲近观讲。
发《论语》章句,探经艺之同归;
诵宝训丁宁,宪祖宗之不易。
有本如是,实惟滥觞。
惟稽古尧舜之旧章,惟信史《春秋》之成法,高山可仰,覆辙在前。
其兴亡在知人,其成败在立政。
或当艰难之运,而不能师用贤智;
或有隐恻之意,而无以照知忠邪。
载籍之编,患乎太漫;
鉴观之主,力不暇遑。
芟夷,略存体要。
由三晋开国,迄于显德之末造,臣既具之于《历年图》;
自六合为宋,接乎熙宁始元,臣又著之于《百官表》。
乃若威烈丁丑而上,伏羲书契以来,对越神人,可龟镜,悉从论纂,皆有凭依。
总而成书,名为《稽古录》二十卷,因仍书局缮写奏篇。
兹冒昧以上陈,助聪明之远览。
臣光中谢。)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定九鼎以守天下之重器,乘六龙以御古今之正权。
思齐之功,启佑圣学;
过物之济,燕及宗祧。
至于法弊于凉而改为,官非其人而变置,御戎之策上下,措国之势安危。
据旧以鉴新,去彼而取此。
陶成万化,简在两宫。
七庙乘无疆之休,微臣与不朽之业。
干冒宸扆,无任。
司马光进表。
按:《稽古录》卷首,四部丛刊初编本。又见《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下,《直斋书录解题》卷四,《圣宋千家名贤表启》卷一,《八代四六全书》卷四,《宋四六选》卷六。
元给事回二贤良书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四五、《祠部集》卷二七
伏审随诏造廷,竭忠奋笔,耀士伦而甚盛,跻策等之最高。
窃以六科之擢异才,圣王宪祖宗之旧;
三道之陈大要,贤者条教化之原。
伏惟某官猷为懋明,道谊充扩。
亲遘鸿图之绍,首承清问之临。
正论危言,著厥篇而毋隐;
远谟重计,措诸世而可行。
上当睿心,优入华选。
侧聆荣问,适总计文,曾未列于庆函,遽先纡于珍牍。
并深愧忭,曷究名言。